Real Estate & Building Kalyana-mitra(不動產及建築 善知識)

Thursday, September 13, 2007

荷蘭 阿姆斯特丹 紅色曲橋The Bridges of Borneo Sporenburg -2007/8/5參訪





紅色曲橋The Bridges of Borneo/Sporenburg
地點:阿姆斯特丹
建築師:West 8設計公司,Adriaan Geuze, Daniel Jauslin, Rudolph Eilander
在新東埠區連接Borneo和Sporeburg兩個半島的兩座如辣椒般鮮艷的紅橋,可以說是海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築。
這兩座橋全以鋼製,但每一座均有自己的特色。東邊較高的曲線橋是一座行人橋,高低起伏的曲線它分外嬈嬌耀眼;而西邊較矮的平坦直橋則是座供腳踏車通行的橋梁,同樣火辣簡潔。
這兩座橋給予這個港灣一種運動的、活動的、透視性的光芒,它們像是這個寬廣港灣中的兩個獨立個體,但又互相競賽比美。 兩者都像是出自純熟技術的雕刻大師之手,以T型交錯的鋼鐵織出有著柔軟曲線的外觀,再佐以硬木鋪出起伏的通行階梯,就連橋上的路燈造型都像是辦公桌上的Memo夾,昂然有力。

Labels:

荷蘭 阿姆斯特丹 集合住宅─鯨魚The Whale 2007/8/5參訪







地點:阿姆斯特丹地址:Baron G.A. Tindalplain


建築師:De Architekten Cie (Frits van Dongen),2000-2001


為了消化愈來愈稠密的人口,阿姆斯特丹東北部的Borneo及Sporenburg區域於1996-2000年間,成為高密度的低矮住宅區。但其中,落成於2000年的集合住宅─「鯨魚」,內有194戶住家及1100平方米的辦公室,以其突出的高度和不規則的屋頂,成為此區最醒目的天際線。
集合住宅─鯨魚The Whale


不規則的矩形、天際線,及銀色的鍍鋅外觀、無秩序的窗戶排列, 很難讓人忘得了它獨特的造型。不過,基於機能主義,鯨魚傾斜歪曲的屋頂並非純為取巧,而是依照太陽在天空的角度及照射方向而設計,因此不論何時,此棟建築都能得到最充份的光線。
同時,也因為不規則的屋頂,所以這棟建築從任何一個角度看,都有不同的形狀,除了鯨魚之稱外,也因為某些角度而被稱為「人頭獅身像(Sphinx)」。
不過,除了屋頂外,鯨魚的底部、側面也都以各種具斜度的設計為主,在在都使其能裝下更多不同面積的居住單位,可說是機能主義的極致表現。




文字轉載自


Labels:

Tuesday, September 11, 2007

荷蘭 Volendam漁村 -2007/8/5中午


真想讓這位妹妹讓位,享受悠閒

魚排風味餐的商家
好漂亮的遊覽車-2008年比利時世界小姐廣告,走來一位不輸她們的競艷者
座起來不覺孤單的椅子

note:Volendam漁村位於阿姆斯特丹東北18km

Labels:

Monday, September 10, 2007

領導之船 ING荷蘭總部 2007/8/5










領導之船 ING荷蘭總部的意寓


■ 陳若瑋
世界第二大國際金融集團ING,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總部ING House,是一棟透明玻璃結構的船型建築,落成後即聲名遠播,船型外觀似也暗喻ING「領導群倫」(leadership, lead the ship.)的自我期許。
ING House位在史基浦機場附近的高速公路旁,特殊的大片玻璃建材、又像船又像溜冰鞋的外觀,讓每一位初到荷蘭的訪客都留下深刻印象。
看似高科技感的大樓中,卻又隱含著對環保的重視以及對人的終極關懷。這棟大樓運用地底的蓄水池,把外部空氣導入地底,進行保存,再依照季節讓其循環而上,達成冬暖夏涼的溫度調節功能。
這樣一來,不僅節省空調能源,更間接培育內部的花園。花園共有六座,栽種蔓越莓以及國王蕨等植物,讓員工休息時能瞥見綠意;大片的玻璃建材,使得陽光可恣意穿透辦公空間。這個透明的概念,也讓人聯想到ING身為金融業者對自我經營的要求。
參觀這幢大樓,一開始覺得像走迷宮,但在工作人員解說下,發現科技感建材的背後,隱藏許多令人驚喜的設計,如自動感測的燈光、溫度調節器、遮陽板等。
大片的玻璃建材,呈現高度的透明與透光度,使得陽光自然透進每一位工作者的辦公空間,沒有階級之分。一樓的牆面上裝飾了許多前衛的藝術品,乍看像是攀岩場,仔細一看才知道是一片「藝術之牆」,恍如置身於博物館。
參訪ING House後,我開始思考企業應如何透過舒適的工作場所設計,吸引人才,激勵員工的工作情緒與效率?
ING House徹底顛覆一般人對於金融機構辦公空間的印象,它對於未來辦公室的想像,像是大聲宣示:金融業其實就是「人」的產業。
希望透過未來辦公室想像的實現,我們不再看到一幢幢單調呆板的鋼筋水泥大樓,死氣沉沉的工作人員臉龐。工作者可以更有創意,而這一切可以來自「工作場域」的改變。
(作者是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研究生)
文字轉載自【2006/08/18 經濟日報】
簡介
 
ING集團總部的故事起源於1998年,當時ING集團的最高領導層代表Alexander Rinnoy Kan召集了一班勇於創新的新一代本土建築師,並邀請這群充滿幻想的青年人參與ING新總部的興建計劃。Kan當時清晰地要求一個與別不同的劃時代建築。「這座建築代表著一個擁抱正面態度的未來。」
經過嚴謹的挑選後,此項計劃最終被兩名年齡不到40歲的青年Roberto Meyer及Jeroen van Schooten合伙赢得。兩名年輕人於2002年9月完成了這座被荷蘭人冠為「太空母艦」的偉大建築。歸根究底,Roberto及Jeroen(R&J)的成功在於能完全掌握管理層的心態取向,他們在編寫計劃書前已做了一個有關附近城市規劃的調查。兩人一致認為管理層最想要的是一個不受外圍環境影響、能獨立而又具前瞻性的建築。這一點與集團獨當一面及強大的個性不謀而合。
建築設計
 
R&J巧妙地運用平坦狹長的地勢,豎立一座修長而不高的龐然巨物。整座建築以「自升式鑽塔」托起,意喻太空母艦空降地面。配合V型傾向的全玻璃帷幕牆身及圓角鋼板包圍設計,造型確實前無古人。R&J聲稱只運用了現在建築材料去完成這計劃,與業界一向爭先採用及推銷高價新建築物料方式完全相反。為實踐管理層的願望,R&J關發一條貫通大廈的主線通道,通道以透光玻璃包圍,一邊隔絕北向高速公路的噪音,另一邊阻隔南面的陽光與熱能。透過中央電腦自動控制,將自然微風從南邊渗入並貫通大廈的室內空間,徹頭徹尾打造一個空中花園。眼見夢想差不多成真,R&J更大膽在實驗性的前題下,將空中花園搬到「天空」。「天空」其實是指大廈的天台。沿頂層出口乘搭由玻璃架起的輸送帶,職員便可經由這條「天梯」通往全座大廈的最高點,裡面包括有高級餐廳、休息間、會議間及職員飯堂。
 

Labels:

Sunday, September 09, 2007

荷蘭 阿姆斯特丹 運河之旅 2007/8/5

運河之旅的起點,位於海尼根啤酒廠對面
Amstel Nicolaas Witswnkade la

遊船駕駛後退3次,可見最多橋的景點


出現在代表阿姆斯特丹特色名信片的牌樓


運河之旅的終點-鑽石加工廠

荷蘭 Amsterdam science center "New Metropolis"
由1998年第二十屆普利茲克獎得主倫佐·皮亞諾(Renzo Piano)設計
荷蘭的瑜珈雜誌亦以此為背景


Labels:

Monday, September 03, 2007

街頭藝人

柏林廣場的印地安街頭藝人
柏林教堂前,令人動容抒情的小提琴演奏

阿姆斯特丹廣場的街頭藝人,旁為印度西塔琴,可惜未能聽到其演奏
柏林動物園旁的小街頭藝人,我拍照後很兇的追上來,好像是要錢!!
德國Aachen古城的氣質街頭女藝人

NOTE:
1.十幾年前我曾在台北地下道當過街頭藝人,對這些感覺特別深刻
也許有一天我會至歐洲重操舊業?
2.上列藝人部分我有錄在dv內,過一陣子轉檔剪接後,將至於youtube敬請密切期待,也許網友給我一點鼓勵會更快,指教請e-mail: moliro4@gmail.com


Label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