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al Estate & Building Kalyana-mitra(不動產及建築 善知識)

Tuesday, August 08, 2006

宜蘭建築夢想家:黃聲遠

宜蘭建築夢想家:黃聲遠
【文‧楊齡媛 圖‧莊坤儒】

走在宜蘭員山鄉的彎曲小路上,視野自動放遠,這裡沒有阻絕風景的高聳建物;即使開著車,也因少了都市倉急的平整大道,只好緩踱前進。田裡有間不起眼的廠 房,原是成衣工廠,3年前被一位建築師租下,10年來,從隻身一人到現在超過25位工作夥伴,除了兩位工務經理,其他盡是六、七年級的年輕人,他們分別來 自18個不同縣市,同聚在這個無隔板的開放空間裡,作模型、討論、開會,有時還把後門敞開,就在一片收成後的田地上辦起講演。久而久之,員工就稱這工作場 為「田中央」。

黃聲遠,是這工作場的負責人,他和這群懷有相同理想的年輕人,共同把宜蘭當成實現夢想的園圃,在這裡打造出一座又一座得獎建物:綠建築設計獎、遠東傑出建築佳作獎、台灣建築獎、建築師雜誌獎……。但得獎不是他的目標,只是傳達出建築師面對人與環境時,應有的尊重與堅持。

5年級前段班的黃聲遠,自東海大學建築系畢業後,即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取得碩士學位,之後就在洛杉磯頗知名的Eric O. Moss建築事務所任職,且參與許多著名的建案。但他始終無法習慣於這種「為建築而建築」的工作,心底隱約生起一股模糊的概念:建築應與環境譜出共鳴,不 應獨自矗立,更不應因為設計者的片面概念而傷害到居民及環境。他開始渴望為自己、為他人做些什麼。

後來他放棄美國的成就回到台灣,在淡江、華梵、交通、中原等大學任教多年,兼任教育部公共藝術及台北市都市設計審查 委員,並開始接觸、學習公共建設與都市計畫。一次到宜蘭參加會議,因為表達自己對環境生態的種種意見,引起當時縣長游錫$的注意,進而邀請他來宜蘭工作。 直到那時,黃聲遠才有機會以專業參與來了解後山宜蘭。

「當時冬山河親水公園正在興設,雖不是大建物,卻很有質感,而且開放給全宜蘭人共同參與。」他開始理解到,這裡有個不一樣的政府,沒有官僚體系慣見的固執與保守,他似乎可以在這裡做出更有趣的東西。

因此,儘管父母在他回台後不久便移民加拿大,在台灣再無親人的黃聲遠還是選擇隻身留在宜蘭,同時也結識自台北報社辭職,前來宜蘭尋找文化理想的妻子李靜慧。兩個外地人,因緣際會在宜蘭落腳成家,並生養了一對可愛的女兒。

1994年,黃聲遠開始在宜蘭籌設事務所,人手一路擴充到25人。頭3年,黃聲遠與夥伴們一樣,每月只拿1萬8000元的薪水,貸款償清後,資深員工的薪水才從兩萬元、三萬元,一直升格到現在的五、六萬元。

「我把建築當成與人、社會、環境及世界對話的窗口,希望成就美好的生活。」黃聲遠認為建築是一生的邀請,只要本著善意,莫忘初衷,無論什麼時候開始,都能結出好的果實。

用鋼條寫散文

礁溪林宅,是黃聲遠在宜蘭開始的第一個建案。從遠處觀看,這間低調、藏身在樹叢裡的屋舍似乎很樸質,但進入林宅後院,赫然發現宅子就挑築在水池上,池裡還飼養了許多錦鯉,環游在屋宅的四周。

招牌特異風格
不僅如此,屋內有半露天的溫泉浴室,還有大片窗戶開在客廳與餐廳裡,讓宜蘭的秀色成為室內最好的妝點。如果爬 上屋頂,又能從另一種角度欣賞到蘭陽平原的美麗。但這樣現代化的建築腳下,在魚池旁,卻保留一處傳統洗衣、洗菜的角落。這個建案,在7年前獲得建築師雜誌 獎,也是國內罕見的以小型住宅得大獎的作品。

離林宅不遠處,還有棟奇形怪狀的建物,不規則錯落的樓層、全部透亮的玻璃門窗、小磁磚拼貼出的馬賽克天花板,底層又有水池造景,旁邊還有個幼稚園呢。仔細一看,才發現這是集結礁溪戶政事務所、衛生所與社區學習中心的綜合大樓。

這裡原本是塊荒蕪空地,因為連結了兩側的新舊省道而有一層樓的落差斷層,讓在一旁多年的鄉公所幼稚園師生進出非常不方便。經過3年的整建,一樓辦公場所變成開放空間,民眾可以自由進出,重新定位公務員與人民之間的關係。

「只要看到這種奇怪長相的建物,應該就是黃聲遠的傑作,宜蘭人都很習慣了!」來到黃聲遠工作室3年的吳龍傑笑說,他 覺得黃聲遠不像老闆,而是老師。因為在這裡工作,沒有先進的電腦管控門禁、沒有中央空調,更沒有打卡鐘,每個員工都有機會承攬一件或大或小的工程,無論是 否有經驗,反正就是得硬著頭皮上陣;但只要碰到任何問題,黃聲遠總是在一旁給予協助。

宏觀未來生活
「黃老師雖是建築師,但更像藝術家,」另一位工作室助理黃致儒,翻開一冊冊黃聲遠為各類工程所提的企劃書,裡 面看不到冰冷的建物解剖圖,或是理智條列的工程分析,而是用散文方式書寫出,讓虛擬的人物和故事融合在完工後的場景裡,譜成一齣齣真實與迷離交錯的生活夢 境。不僅如此,黃聲遠堅持不用電腦3D動畫方式呈現建物,而採以最傳統的手工模型,把所有細微部份都具體呈現出來。這些模型堆在工作室裡,滿滿的就像是一 件件藝術品。

「這種藝術家求好、求完美的性格,總是讓我們心驚膽跳,」黃致儒表示,好幾次,工程已到了最後發包時限,工人們都在等著開工,卻因黃聲遠有了更好的想法和修改意見,讓大家忙的天翻地覆。

「但在這裡工作,真得很自由。所有時間都由自己分配、掌控。」中原大學畢業的黃致儒,原本只是暑假來此工讀,卻一待 就是5年。他和所有夥伴一樣,以工作室為家,想做到幾點就做到幾點,累了,就往二、三樓的通舖房間睡下,或到附近游泳池運動一下,或跨上自行車在鄉間兜轉 一圈,讓疲累的腦和心休息一下。

「跟著黃老師,不只學到工程的務實經驗,更學習到對未來人類生活環境的宏觀視野,」黃致儒的結語,正是對黃聲遠的最高讚美。

(本文節錄自光華雜誌2005年12月號)

  1. From a distance, this low-key structure hidden in the woods appears simple and unadorned.
    從遠處觀看,這間低調、藏身在樹叢裡的屋舍似乎很樸質。
    *low-key 低調的
    The principal's son tries his best to keep a low-key profile in school.


  2. After three years of construction, the first floor office area was converted into an open area for public use.
    經過三年的整建,一樓辦公場所變成開放空間。
    *convert...into 改變、改建
    My husband and I are saving money in order to convert our old apartment into a new one in near future.


  3. His artistic idealism and perfectionism keep us on our toes.
    這種藝術家求好、求完美的性格,總是讓我們心驚膽跳。
    *keep someone on their toes 忙碌
    My boss likes to keep all his employees on their toes all the time.
黃聲遠正檢視羅東新美術展館的模型,這個具有超大棚架、層層疊錯樓間,及一條長達125公尺的空中藝廊表演展場,要讓羅東人體驗前所未有的視覺饗宴。

這是宜蘭未來「丟丟銅火車站」的實景加虛擬示意圖,專屬的行人走廊從鬧街直通車站,將顛覆往昔火車站前必然是車水馬龍的舊印象。(黃聲遠提供)

頗富古境盎趣的竹林,妝點在老倉庫改建的步道商街之中,融疊在今古新舊的時空之中。

宜蘭台鐵的老倉庫,保有挑高寬廣的內部空間,能同時納含行人走道及商店,又能留存老建物的歷史。

仿九芎樹的鋼架隱匿於真樹林身後,為未來的宜蘭旅客搭起溫暖的歡迎之臂。

黃聲遠和太太,兩個外地人,為了各自的理想而來到宜蘭,在此撞出火花,並擁有了一對可愛的女兒。(黃聲遠提供)

宜蘭豐富的水源,反映在礁溪林宅的設計裡,是國內少見的、以小型住宅得大獎的作品。對於黃聲遠而言,能把建物與環境自然融合一氣,就是給居住者最好的禮物。

對於這群願意放下一切來到宜蘭鄉下工作的夥伴,黃聲遠只能把外界所有的掌聲與榮耀歸諸他們。

每逢外人造訪工作室,這裡就像歡慶嘉年華會般,在夜晚時分的田中央燃起燈火,互相分享各自的工作經驗及人生故事。(黃聲遠提供)

頗有阿甘精神的黃聲遠,希望邀請國內的所有建築師參與地方營造,以多元創作為生養自己的環境盡份心力。
轉載自
http://paper.udn.com/udnpaper/POE0014/89770/web/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